“包永年失蹤了?”唐梓明驚訝地問。
隔著一張桌子,丁兆蘭瞥了他一眼,笑了起來,“俺還以爲你們這些包打聽早知道了。你們的耳朵,”丁兆蘭把手掌比在耳邊,招了招,“總是得那麼長。”
“如果我們拿的是朝廷的俸祿。”唐梓明反應敏捷地回覆道,許多時候,面對武夫的挑釁,上的文人習氣讓他好鬥如公犬,“沒問題,該知道的我們都會知道的,不會讓朝廷的每一文錢白花。”他攤開手,“如果我們不能對得起報社開的每一文工錢,不是我們被報社開革了,就是報社被我們啃倒了。”
同樣地把手放在耳朵旁扇了扇,唐梓明笑著:“你知道的,記者通常總比快班更早趕到案發現場。”
“那是因爲衙門從來不會給快班配馬,而你們記者總能拿著車票去報銷!”丁兆蘭憤憤不平捶了一下桌子,咚的一聲,引來了不遠掌櫃不滿的視線,“還有該死的信息費!”
“這難道不是好事?”唐梓明得意地揚起眉,“信息費讓東京士民總是能夠得到最新最全的新聞,也能讓他們把邊的新聞事件分出去。別以爲只有好,報銷車馬費的前提,是得附送一篇好報導。沒有的話,那就什麼都沒有。”他瞅著丁兆蘭,“小乙哥,沒有誰的工錢是白拿的。報社給錢給得爽快,那要俺們有兔耳朵,狗鼻子和賽馬,聽得遠,嗅得靈,跑得快。”
“好吧,兔子的耳朵,狗的鼻子,賽馬的。”丁兆蘭想象了一下,把幾件零件與眼前的唐記者組合在一起,忍住笑,“能告訴俺,包永年去了哪裡?”
“方纔不是說了嗎,朝廷又沒發俸祿給我,我有什麼必要去盯著一個國子監生?倒是你們。”唐梓明冷笑,“文煌仕的表叔、同窗,跟槍擊案牽扯不清的國子監生,你們就讓他莫名其妙的失蹤了?”
“這個新聞你要不要了?”丁兆蘭乾脆地問。
“我現在在都堂守著新聞。”唐梓明遊刃有餘地搖了搖小筆記本,差點就要把兩條蹺上桌,表示自己的毫不在意,“難道小乙哥你不是特地來跟我說這件事的?”
丁兆蘭欠靠前,低聲音,“俺前天才見過韓相公。”
唐梓明眼神閃爍了一下,艱難地搖頭,“太高了,不著。”他盯著丁兆蘭,有些生氣,“丁小乙你也別誆我,韓相公的事,私的你不敢說,公開的,我都能查得到,拿韓相公勾我作甚。”
丁兆蘭出神的笑容,“那韓四衙呢?”
唐梓明搖頭,“我打過照面的。”
丁兆蘭怔了一下,神沒那麼穩當了,他本想用包永年的事釣上唐梓明,沒想到這條魚始終不肯上鉤。
“再加一條新聞!”他不得不把魚餌再加了一倍。
“得滅門案那個等級的。”唐梓明強調道。
丁兆蘭苦笑,“這可不容易遇到……”又點點頭,“也罷,就答應你。”
“好!”唐梓明一聲,“不愧是義薄雲天的小乙哥,當真爽快!”
“來。”他舉起茶盞,強拉著丁兆蘭了一下杯,把茶水一飲而盡。
丁兆蘭喝了一口茶,淡淡的苦味在口腔中彌散開來,就像他現在的心。明知道來找這一位,肯定會被敲一番竹槓,但現在其他地方都沒有線索,只能過來找這位能從死人上刮出大新聞的記者。
雖然唐梓明還年輕,但是在記者行業,已經頗有令名,能從小報社跳去天下最大的報社,又能在競爭激烈的頂級報社中爲常駐都堂的記者,唐梓明的能力和人脈自然是出類拔萃的。
“好了。說說看這件事吧。”唐梓明道,“包永年什麼時候失蹤的。可知道他失蹤時發生了什麼事?”
“就是什麼事都沒出纔有問題。”丁兆蘭回想三天前就已經空無一人的宿舍,到昨天確認失蹤,這麼長的時間,每一條線索追蹤到最後,都是一團迷霧,“包永年已經失蹤三天了。”
“虧你們瞞得住。”唐梓明嘖嘖兩聲,三分驚訝,三分讚歎。
普通百姓失蹤三天,府沒靜還好說,包永年的份可不一樣,別說失蹤三天,就是失蹤半天,都堂就該催促快班、行人司和軍巡院起來了。靜一大,那京師裡面就別想瞞過消息靈通的記者。
“是不是被人抓走了?你覺得會是誰?”唐梓明指了指東面,那邊有開封府衙,有都堂。
“這邊抓人的都是正大明的抓。”丁兆蘭搖頭。
“可不一定。或許是那一位……”唐梓明無聲地做了呂字的口型。
“只要是衙門出手抓人,俺肯定能找到線索,一路探過去。”丁兆蘭平靜得彷彿在說一件人人皆知的事實。
他有著充分到甚至有些過頭的自信,如果包永年只是被抓走,即使是抓捕,他也能找到蛛馬跡,一路追蹤過去。可是他完全沒有發現線索。
“那就有可能是逃走了。”唐梓明疊起雙手,“就像他的表侄兒一樣。”
“或許吧。”丁兆蘭拿起茶盞喝了一口,文煌仕的下場,他除了在韓岡面前說過之外,誰也沒有。
“如果他逃走的話,會不會去找文煌仕了?”唐梓明說著自己的猜測,緒明顯地爲自己猜測激起來,“他肯定是去找文煌仕了,文煌仕能逃走,肯定是得到了他的幫助。”
“有可能。”丁兆蘭悶聲說道,“不過也不好說。事實到底如何,只有把人都抓住了相互對質纔有可能弄清楚。”
“沒線索怎麼抓?”唐梓明笑,“要是能抓住包永年的尾,說不定就能一路找到文煌仕。”
丁兆蘭只是應了一聲。
唐梓明興致莫名高昂,他猜度著,“文煌仕能在京畿大搜中躲藏到現在,肯定有人遮掩,也許還不只是包永年,或許還有其他人。比如文家在京師的親友。”
丁兆蘭已經到詭異了,唐梓明的子尋常絕不是現在這樣,他總是禮貌中著拘謹。
“你知道了?”丁兆蘭盯著唐梓明臉上的神變化,疑問變了肯定,他驚訝的,“你知道了!”
“這個可是大新聞……如果能深挖下去的話。”唐梓明帶著濃濃的憾。
“這裡面的水深得很,不知道有多風險。”丁兆蘭警告唐梓明,“俺可不想給你收。”
“我做記者多年了?什麼樣的場面沒經過?”唐梓明自負地說著。
“你要真見過就好了。”丁兆蘭想著。因爲職業的關係,他平日裡見到的各種各樣腥的場面實在是太多。這些所謂的記者見過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,只是這話他咽在肚子裡沒說出來。
“說回到現在的案子。”丁兆蘭道,“包永年失蹤時候,俺們是當天中午得到消息的——他的同學因爲包永年早上曠了一節不該曠的課,覺得不對,所以立刻就報了,等俺們去查的時候,發現就連桌上的早點都只啃了一口,而且是確定無疑是由包永年自己去買的。”
“也就是說,他失蹤的時間點已經確定了?”唐梓明仔細地聆聽,然後發問。
“的確是。但有一點讓人覺得奇怪。”丁兆蘭皺著眉頭道。
“哪一點?”唐梓明立刻追問。
“包永年是在國子監中失蹤的。並非離開學校之後。”
唐梓明閉上眼,旋又睜開,眼瞳中彷彿有芒在閃爍,“國子監的防衛很強。”
“尤其是在都堂槍擊案之後,進出學校難了許多,進出都要在門口登記。而包永年,並沒有他離開學校的記錄,甚至沒人發現他離開宿舍,因爲是一座小院,外面一直有人經過,沒人看見他出來。”
唐梓明深思著,審視著,“也就是說,這一個大活人,在天化日之下,莫名其妙地就消失得無影無蹤,沒人知道他是如何離開宿舍和學校。”
“沒錯。”丁兆蘭點頭。
“還有呢。”唐梓明不滿足地問,“線索不會只有這一點吧?”
“其他可能的線索我都查過,能確定的就只有這一點。”
看見唐梓明拿出筆記本仔細記錄,丁兆蘭站起,“好了,包括前面說過的,俺知道的就是這麼多。如果查到了什麼,及時知會俺。”他匆匆說道,顯得很忙的樣子,“俺得先走了,還有幾樁案子要查。”
說完順手將剩下的茶點拿了幾塊,這就要走。
“等一下,小乙哥。”唐梓明連忙起,道。
“你要知道的東西俺已經給你了,再多也沒了。”丁兆蘭在樓梯口回頭,“還有什麼要問的?”
唐梓明仔細又飛快地觀察著丁兆蘭,突然問道,“白玉堂現在在何?”
丁兆蘭眨著疑不解的眼睛,“誰是白玉堂?”
唐梓明放下試探,走近了,直接低聲問道,“那白澤琰呢?!”
丁兆蘭臉微變,“這些事兒,你不該問的。”
雖然被拒絕了,但是從丁兆蘭的反應中,唐梓明已經得到了答案,“看來他的命是保住了。”
丁兆蘭又眨了眨眼睛,比方纔更加仔細地打量了唐梓明幾眼,嘆息道:“看來再過不久,你也能拿到一枚銅徽章了。”
“不敢當。”唐梓明略帶自得地說著。
“希這一回能儘快破案。”丁兆蘭帶著期盼。相對他注重的方向,唐梓明這邊也有相同的優勢,只是針對的對象有所區別。如果有唐梓明的幫助,要找出包永年的去向,的確容易許多。
唐梓明點頭,道:“有什麼有用的消息,我會第一個通知小乙你的。”
“多謝。”丁兆蘭拱手行了一禮,“告辭了。”乾脆了當地丟下兩句,丁兆蘭轉離開,這一回還是真的走遠了。
唐梓明卻回到桌旁坐了下來,打開筆記本,用炭筆匆匆寫了幾行草字,這才過店小二,結賬離開。
……
包永年莫名失蹤,在不知的人羣中,他很可能與文煌仕走了同一條道路,離開監管嚴的京畿之地。
但在知者中,包永年的失蹤卻分外讓人困。他的前途,他的門第,在國子監中都讓人羨慕,他甚至沒有被牽扯文煌仕的案子中,如果是主失蹤,他爲何如此做,又是如何做到的,如果是被的,又有誰有這麼大的能耐?
不過終究也只是一名國子監生,即使他是昔年名臣包拯之孫,可是包拯之後,包家就中落了,即使他有何不測,也比不上文彥博的曾孫文煌仕更加人矚目。
韓岡注意到這個消息的時候,已經是五天之後。下面將消息呈遞上來,可以說十分的及時,就在失蹤的第二天。但並沒有被歸急件之中,使得韓岡直到今天才看到。
也許是去見文彥博了?
不知他是不是已經知道了文煌仕的下場。
韓岡只把這一條消息看了一遍,把這件事記下來,就放下了。
他要關注的事還很多,儘管包永年與文家和文煌仕關聯不淺,又是自然學會的特別員,但畢竟還只是一位國子監生。
韓岡僅僅是在文件上批註了幾句,要下面的人仔細搜尋,儘快將包永年找回來。如果已經被害,那麼一定要將兇手給找到。
他關注的重點,一直都是放在北方,放在河北,放在河東,放在更北的地方。
“相公,這是雄州發來的急件。”一名堂後拿著新到的軍急報呈送過來。
韓岡接過來,手就是一沉。兩份公文袋,一厚一薄,厚的有半寸多,薄的只有一兩頁的樣子。
已經經過通進銀臺司和中書檢正的理,對容作了總結,了黃頁在上面。
厚的公文袋,外面著請戰的標籤,參與軍的姓名、職都用蠅頭小楷寫在上面。韓岡打開公文袋,將裡面的請戰書出來,隨手翻了一翻,的確都是雄州乃至整個高關路的將校們的請願,士氣高昂地要北上作戰,收復故土,其中甚至還有不小的一部分是書。
這是對都堂之前在邸報和報紙上發表的公開聲明的迴應。都堂要將戰爭進行到底,要將遼國徹底消滅,要實現祖先未盡的夙願,要爲子孫爭奪生存的空間,那麼下面的軍漢們當然要會相公們的心思,踴躍求戰,免得都堂唱獨角戲,不免太過難堪。
這段時間,從京畿開始,由近及遠,京東、京西、河東、河北、陝西,各路的文武員,都紛紛上表,表示全力支持都堂的行。更遠的隴右、寧夏,河東邊境還沒有請戰書傳回,但那也只是時間關係。
韓岡沒怎麼仔細看,就將所有的請戰書都裝回到公文袋裡。太多了,本沒有一一細看的時間。一時間送進都堂的請戰書數量之多,已經可以用石這個重量單位來計算了。
而且下面的人會幫他理。中書檢正正依從韓岡的命令,從這些請願書中,挑選出那些有真實,更像是武夫衷心之言,而不是經過文士進行文辭修飾的文章出來,安排各家報紙以及邸報中發表出來。
必須要讓天下人都知道,願意跟隨都堂行的是大多數,進攻遼國是大勢所趨,即使有人心有猶疑,即使有人想要恢復原狀,有這一番輿論攻勢,就不敢隨便開口。
拿起另一份公文,黃上的容就不是請願而是請求了。比起前面的請願,這一份公文,對戰爭更加有意義。這是要求都堂爲高關路補充糧草和各軍需資的申請書。
韓岡從上到下匆匆瀏覽了一下,對比了檢正在黃上留下的有關高關路軍需資的舊有數據,大筆一揮,就將彈藥、裝照需求全額補足,但糧草、藥上,韓岡直接就按舊檔打了個五折。
這個數量,防守足矣,進攻則不足。
只是韓岡也沒打算那麼快就進攻。
今年大舉進攻遼國的可能並不高,確切地說,本不可能。
對比起過去的十年,今年算得上是一個大災年。都堂要留下大部分糧食,以保證各災區的災民救濟,同時也爲了打糧商,必須要有充足的糧食來做本錢。
都堂想要做的,或者說能做到的,如果只是維持對遼作戰的態勢,僅僅是邊境上的衝突,能提供給河北和河東的資,還是可以支撐的。
被小三和前男友害死,命喪車輪,再次醒來後卻發現意外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間,成了未來雍正皇帝後院裡一枚不受寵的小妾,在遇到與小三一模一樣的鈕鈷祿氏後,在發現李氏是全能的老鄉後,文楊覺得,怎麼看她都是一個配角的命,用來襯托全能的,看似是女主的李氏,隻是,誰能想到四大爺的胃口已經偏的沒邊了呢!
虐渣複仇爽歪歪,醫病解毒信手來,夫妻攜手誰爭鋒,家國在手盡開懷!現代特工穿越成丹田破損又毀容的廢材,修煉升級,馴獸煉丹,風生水起,誰與爭鋒!一不小心,一顆芳心係在高冷王爺身上,拿不下他,誓不為人!頭一回見,嶽芷凝頂著一張醜臉對某王撒嬌,“王爺,你要替人家做主!”第二回見,嶽芷凝仍是頂著一張醜臉,把某王壓在身下,羞澀道,“我的身材是不是很好?你有沒有血脈賁張,想流鼻血?”一回又一回,某王總是落在下風,叔可忍,嬸不可忍!這次,某王將嶽芷凝往榻上按倒,“愛妃,有什麼話,榻上說!”
癌癥去世,江蘭覺得一生也就這樣就很好,誰成想竟然重生了,只是為啥被人指著鼻子罵?還有,這滿身的肥肉,一臉的青春疙瘩痘,黑糙的皮膚,還有這黑乎乎叫娘親的小包子是幾個意思?老天這樣還不如不要重活這一趟!就當江蘭決定握住手中銀錢,好好生活照顧小包子的時候,這戰場上死了的丈夫咋又回來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