譬如一個人考了琴棋書畫,前三項都只得了三丁,畫畫卻得了二甲,那麼他選試的績就是二甲,如果這個人四項都拿了一甲,總績也還是一甲,并不能疊加平攤在文試與武試上。
藺小公子決定把所有的非力項目全都考一遍,他要拿下無數個一甲,好一雪前恥!
景云選了書法,由于三小只已經功地引起了夫子們的注意,所有不論他們走到哪里,都有夫子們好奇地打量著,甚至景云在練字時,一個夫子就站在了他的邊,全程看他寫完,忍不住出了贊賞的神。
景云寫完,將書法遞給測評夫子后便去找鎏哥兒了。
鎏哥兒選的是下棋,姬尚青酷下棋,鎏哥兒很小的時候便被姬尚青抱著下棋了,只是這棋藝嘛……就有那麼點兒差強人意了。
匈奴小王子是不擅長這些中原的技藝的,他最擅長騎,其次是摔跤,他在匈奴的大草原上便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小摔跤手,他的二王兄,草原上的雄鷹也時常夸贊他是單于最厲害的孩子。
所以這一次,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摔跤。
他的仆從烏善因不擅長武,選擇了胡琴,而強壯的費連則選擇了舉鼎。
費連是匈奴草原上的大力士,別看他才十一歲,但他已經擁有一個年壯漢的力量,他跳上了石臺,與他一起上臺是一名中原的考生,這名考生比費連還要大上一歲,材不如費連強壯,但他自習武,已練出了一力,所以,他并不覺得自己會輸給費連。
最小的銅鼎是五十斤。
中原的考生直接越過前三個,雙手舉起了一個一百斤的銅鼎。
圍觀的考生齊齊哇了一聲。
費連不屑,走到一個一百五十斤的銅鼎前,雙手按在銅鼎上,大喝一聲,用力地舉了起來!
圍觀的考生們驚到了。
中原的考生放下銅鼎,咬咬牙,走向了一百八十斤的,他催力,試了三次,功地銅鼎舉了起來!
對于一個十一二歲的孩子而言,能舉起這麼重的銅鼎,已經是個奇跡了。
這次你沒轍了吧!
中原的考生以為自己贏定了,哪知這時,費連卻輕松地舉起了一個兩百二十斤的銅鼎,中原考生瞬間傻眼了。
費連揚起了雙臂,鄙視地看向臺上的考生,像看著一群無力的小綿羊,他拍著自己的脯,用匈奴話囂著什麼,猖狂到了極點。
測評夫子不喜這個囂張的匈奴考生,可是他也沒有辦法,人家的實力擺在這里,就是有囂張的資本,他淡淡地說道:“還有挑戰的嗎?”
若是沒有,那麼這個績,足夠給這個討厭的家伙一個一甲了。
就在夫子即將蓋上印鑒時,一個呼呼的小團子爬上了臺子,臺子太高了,撂著小胖兒,哎喲哎喲地爬了好幾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