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帝國吃相 第202章 吃磨+1

《帝國吃相》 第202章 吃磨+1

蘆菔莫非就是蘿卜?

陳旭聽完后疑不已,但眼下沒長出來自然不知道,但按照陳姜氏的說法,這些種子定然也是長不出來的,不還是幾年前的種,而且生蟲發霉了,看來過兩天還得回一趟鎮上,弄些蔬菜種子,再挖些野生的蔥姜蒜和花椒樹回來,把房屋四周多種一些菜,自己不能把老祖宗看到土就想種菜的良好傳統習慣丟了。

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,不種就只能吃土。

而且陳旭也沒猜錯,蘆菔就是蘿卜,在商周時期已經有大規模栽培,秦漢時期已經為了大眾級別的蔬菜,中國最早的詞典《爾雅》之中已經有記載,而菘菜其實就是白菜,在中國栽培的歷史更早,足可以推到新石時代,后世考古中在半坡址的瓦罐中就發現過白菜種子,可見那個時候半原始狀態的氏族部落已經就開始種植白菜了,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栽培,但白菜這個稱呼到元朝才出現。

除開種菜之外,到了冬天估計這竹木做的簡易茅草屋也抵抗不了寒冷,尤其是沒有加棉的服和加厚的被褥,是在床上墊一些干草恐怕扛不住寒冬臘月的酷寒,大人還可以勉強抵抗一下,像杏兒這種甚至更小的孩子還有那些衰弱的老人如何扛得住?

前幾天和幾個村民晚上聊天的時候馬大伯就在慨,按照今年夏秋時節如此風調雨順的現象來看,冬天一定奇寒無比,甚至大雪會比往年大的多,可能會出現幾十年難遇的寒冬,因此馬大伯非常擔心村里的老弱病殘度不過這個寒冬。

而馬大伯的話也讓陳旭更加擔心,他考慮的可不是一個小河村,而是整個清河鎮六百多戶三千多人怎麼去熬過接下來的這個寒冬,以前每年冬天都要凍死不人。

Advertisement

馬大伯的話他還是深信不疑的,古代人沒有天氣預報,全部都靠經驗推測,不可能一年四季都風調雨順,該來的還是要來,何況俗話說冬天麥蓋三層被,來年枕著饅頭睡,意思是冬天只有下大雪,凍死了害蟲第二年才會收,所以冬天嚴寒既是痛苦折磨,又是希,老農民是不希有暖冬出現的,因為那不符合節氣,特別是在南這種四季特別分明的中原地區。

秋收最多還有一周就會結束,距離寒冬到來還有兩個月左右,得盡快想個冬天能夠取暖的辦法,茅草屋雖然可以在外面掛上厚厚的茅草使其不風,但卻不能在房子里面生火,又沒有棉被和羽絨服……

陳旭非常糾結,后世的各種房屋建筑都在眼前走馬燈一樣出現,他需要找到一種簡單而且能夠抵抗嚴寒的方法,棉棉被是不可能有了,鎮上倒是有十多張狼皮,但也只能做幾件寒,只能保住自己一家,但既然當了這個里典,可不能只顧自己。

思來想去的過程中,加了面和野蔥苜蓿鹽的豆渣面團也已經和好了,陳旭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,干脆暫時把這個問題丟到一邊,開始專心致志做蔥香豆渣餅。

和好的豆渣在他的下變一個餅子,一共了十多個放到竹篩里面,而這時候豆漿也已經煮的開始沸騰,瓦盆里浮起一層雪白的泡沫,空氣中彌漫著一新鮮豆漿的濃香味道。

陳旭突然想起老媽以前冬天做豆腐的時候經常要做的一道菜,趕用一個干凈的竹勺將里面的泡沫全部撇干凈,并且吩咐杏兒把爐灶的火減小。

“兄長,是不是可以喝豆漿了?”杏兒很是練的把灶膛的火褪去一半,然后眼的看著的豆漿吸著鼻子問。

Advertisement

“還沒有,不過兄長突然想起一種新的菜品,做豆皮,用來燉簡直好吃的不得了,無涯,快去幫我砍一兩寸細的竹子回來,剃掉枝葉干凈。”

“娘,幫我拿一把干凈的竹鏟過來!”

在陳旭的吩咐下,虞無涯提著自己的隕鐵寶劍砍竹子去了,而陳姜氏也很快從房間里拿出來一把嶄新的竹鏟。

鍋里的豆漿漸漸停止了沸騰,隨著時間慢慢推移,豆漿表面慢慢出現了一層淡黃的凝固薄,等了差不多五分鐘左右,這層已經看起來比較厚實,而這時虞無涯也飛快的提著一竹竿跑回來,然后用一塊抹布胡了一下。

“恩公,竹竿砍回來了,接下來怎麼弄?”

“舉在盆上別!”陳旭吩咐的同時,用竹鏟沿著瓦盆四周著這層薄鏟了一圈,讓薄和瓦盆完全分離開,然后手在薄中央一抓,就提起來一層如同抹布一樣的東西掛在竹竿上。

“咦,神奇神奇,這就是所謂的豆皮嗎?”虞無涯驚奇不已。

“嗯,這東西是豆漿的華所在,晾干之后便于儲存,用水浸泡一下即可食用,而且葷素炒燉都可,味道清香爽口,甚至還可以制作香辣味道,實在是下酒味也!”

“恩公別說了,無涯的口水都已經止不住了,沒想到一種簡單的菽豆恩公也能做出無數種味來,無涯這一輩子能夠認識恩公,簡直不枉活這一場!”

這話說的尼瑪太直白了,果然不愧為吃貨的名號。

陳旭很是無語的撇了撇,又用竹鏟開始沿著瓦罐鏟了一圈,很快又撈起來第二張豆皮。

陳姜氏雖然不知道兒子如何會突然懂的如此多從未見過的新東西的,但卻也并沒有往別去想,反而是站在旁邊仔細的看著兒子的作,仔細的學著豆皮的制作方法。

Advertisement

很快半個時辰過去,陳旭足足撈起來十多張豆皮,鍋里的豆漿只剩下了一小半,陳旭這才罷手,讓虞無涯舉著竹竿去涼棚下面掛好,然后吩咐杏兒再次大火開始煮豆漿,幾分鐘后覺豆漿已經完全,這才用竹勺舀了些許苦水準備倒進去,想了一下又先把豆漿從瓦盆里舀出來大半,只留下差不多兩碗的樣子,這才把苦水倒進去攪和了幾下,然后……就沒有然后了,在陳姜氏、杏兒、虞無涯三人目不轉睛的關注下,豆漿什麼況都沒發生,攪了幾分鐘還是湯狀態。

唉,陳旭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停手,不用多想,這苦水絕對不是鹵水,要不然豆漿應該變了豆花了。

而且……似乎……后世也沒聽說南附近產鹽鹵,因此這種苦水中所含應該是另外一種礦鹽了。

豆漿沒做,陳旭略有些憾,但他覺距離自己做出豆腐來已經不遠了,因為鹽鹵不好找,石石膏這種東西中國到都是,儲量數百億噸占世界第一,而且有些地方用鋤頭都能挖出來,想來大秦這個時代早就應該就有人發現過了,只不過還不知道什麼名字,說不定下次趙擎會給他一個驚喜,何況各種礦原料的名冊他同樣給了水輕一份,讓回去安排水家也開始尋找,雙管齊下之下,相信不久之后就會有結果。

將陶盆里面的豆漿潑掉,換上平時炒菜的瓦盆,拿出豬油開始煎蔥香豆渣餅。

隨著微微的噗噗聲,豆渣餅在豬油的煎炙下慢慢變的焦黃,一夾著著野蔥和豆渣香味的濃香開始在院子里散發開來。

“咕咚~”虞無涯不自的吞下一口口水,直勾勾的盯著鍋里的豆渣餅,雙眼中仿佛要出一雙爪子來。

Advertisement

“咦,好香好香,旭哥兒你又在做甚子好吃的東西?”牛大石似乎干完活兒剛回來,渾臟兮兮的飛奔過來,一邊跑還一邊大聲嚷嚷,“隔這麼遠我在家都能聞到!”

“是蔥香豆渣餅!可味了!”杏兒又開始顯擺,雖然還沒吃過,但不妨礙一個小孩腦補味道。

“幸虧我來的及時,不然就沒我的份了!”牛大石看著鍋里和竹篩里面總共不過十二三個菜餅子,覺自己來的非常及時,于是也守在土灶旁邊直勾勾的盯著。

“準備開吃!”看著陶盆中的幾個豆渣餅兩邊都已經煎的焦黃,陳旭也忍不住抹了一把口水把餅子鏟起來放到盤子里面。

“小心燙……”

陳旭話還沒說完,虞無涯和牛大石兩人幾乎同時手一人抓了一個,就用手拿著哈吃哈吃的開始吃起來。

陳姜氏從院子邊上摘下一張葫蘆葉給杏兒抱了一個,讓拿在手上慢慢吃。

“娘,你先吃,我把剩下幾個也煎上!”陳旭說話之時把剩下的幾個豆渣餅也放進陶盆里面,陳姜氏于是也用筷子夾起一個吃起來。

不過還沒等陳旭第二鍋豆渣餅翻面,牛大石和虞無涯兩人又已經虎視眈眈的盯著瓦盆了。

幾分鐘后,虞無涯意猶未盡的說:“恩公,這豆渣餅香無比,香味濃郁,區區幾個完全不夠吃,明日再多做一些吧!”

“對對,旭哥兒,這蔥香豆渣餅我可以一頓吃十個,明日一定要做上五六十個才行!”牛大石著手指頭盯著陳旭手里的半個餅子咽口水。

“可以啊,十錢一個,你拿錢來,我給你做一百個!”陳旭邊吃邊說。

牛大石脖子一搖頭:“那還是算了!我一共才攢了一百多錢。”

“大石別聽小旭說,來,喝點兒調的豆漿!”陳姜氏把一碗放許蜂的豆漿遞給牛大石。

“謝謝嬸娘~”牛大石趕接過來。

“無涯,給你一碗!”虞無涯也趕接過來連聲道謝,然后一群人又坐在涼棚下開始喝豆漿。

“豆漿,濃香可口,比之涼茶要好喝多了,豆漿不太合適,無涯認為更合適一些!”虞無涯一邊喝一邊贊嘆。

“對,豆,杏兒最喝!”杏兒立刻大聲嚷嚷。

陳旭:……

虞無涯這個吃貨果然不是一般的吃貨,竟然能夠想到兩千多年之后的名字,如此新奇的腦讓陳旭都覺刮目相看。

“對了,旭哥兒,我們是不是去河灘上把那個蜂巢取回來,估計能夠弄十多斤蜂,以后就可以天天喝蜂豆漿了!”牛大石幾口把一碗豆漿喝完說。

“你這種斷子絕孫的想法要不得,等明日我做一個蜂箱把那窩蜂捉進來放到蜂箱里面養起來,以后每年都可以吃到蜂了!”陳旭沒好氣的說。

蜂……蜂還能捉回來飼養?”不牛大石驚訝的眼珠差點兒掉出來,虞無涯還有杏兒、陳姜氏都一起呆呆看著陳旭。

“捉蜂回來養有什麼好奇怪的,還有人養老虎呢!”陳旭不屑的說。

“老虎的確可以養,抓一只崽回來慢慢養大就不會那麼兇猛,可是……可是……小蜂……”虞無涯長了半天終于找到了自己差點兒消散的魂魄,結結的說:“恩公,無涯也曾經在伏牛山中觀察過數次,一巢說也有數千甚至數萬只,每一只都只比菽豆大一點點,而且還生有尾刺,這要是一個一個的捉回來得捉到甚子……甚子時候,而且蜂還蜇人,這個任務絕然……絕然完全無法功也!”

“你們都不信我可以把蜂捉回來是吧?”陳旭撇撇看著虞無涯和牛大石。

“無涯絕然不信!”虞無涯使勁兒搖頭。

他雖然知道陳旭很神奇,但一窩蜂幾千幾萬只,想要一個一個捉回來堪比登天還難,陳旭無論再怎麼神奇,肯定也是無法功的,除非真的會仙,但陳旭明顯不會,只是得到了太乙天尊的三卷天書而已,而且還只是學會了一點兒皮

“旭哥兒,如果你能夠把那窩蜂捉回來養,我……我就把那半扇石磨吃下去!”牛大石東張西之下,非常有把握的指著最考驗牙口的東西表示自己的堅定立場。

“我吃另一半!”虞無涯表示吃磨+1。

“哈哈,好,等我做好蜂箱,你們兩個就準備吃石磨吧!”陳旭哈哈大笑,然后幾口把手里的剩下的蔥香豆渣餅兩口吃完,又咕嘟嘟喝下一碗豆漿之后一抹大吼一聲抄家伙,然后就開始布置牛大石和虞無涯兩人幫忙,一個鋸木板,一個給自己打下手,開始制作蜂箱。

蜂箱的結構異常簡單,其實就是一個木頭箱子,側面開一道能夠讓蜂進出的小就行了,為了取方便,上面的蓋子要做的,里面還可以做些一格一格的小方框便于蜂筑巢,但如果懶的話也可以不做,蜂自然會在蜂箱的四周箱壁上筑巢,只不過取的時候麻煩一些,需要將蜂巢挖出來才能取到,但陳旭既然要做,自然要做的比較方便一些,準備做全套。

虞無涯雖然打賭陳旭無法把蜂捉回來,但對于陳旭的安排卻毫不懶,同時也充滿了興趣,賣力的用銅鋸鋸著木板和木條,木頭用的是上次修建房屋剩下來的,曬了兩個月多差不多已經干,雖然有些開裂但不影響使用。

而陳旭則拿出自己在鎮上讓鐵匠和木匠打造的一整套木工,擺開木馬,拿出一個木匠的架勢開始制作蜂箱。

因為用鑿子在木頭上打陳旭覺得不方便,所以讓鐵匠鋪的麻桿幫忙打造了一柄純銅的手鉆,大約有兩尺長,曲形手柄,前方一個固定大小的鉆頭,因為扭曲度做的不好,所以鉆頭的螺紋看起來非常糙,但陳旭已經試過幾次了,鉆木頭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,因此這件工制作出來之后被麻桿視作神,因為的確好用,因此鎮上的木匠劉二娃一口氣定制了五把轉頭細不同的青銅手鉆。

除開青銅手鉆之外,陳旭還發明制作了另一種木工最常見的手鉆,弓形牽鉆,就是一木弓下面有一個很重的木舵,使用的時候先將弓上的繩子纏繞在中間的主桿上,然后雙手按弓臂下去帶木舵跟著旋轉產生很大的能,這樣鉆頭就能旋轉了,同時也帶弓繩反向纏繞到主桿上,等能耗盡之后順勢再次往下下木弓臂,舵又會開始反向旋轉,重復這個過程手鉆就能一直不停的旋轉,帶鉆頭鉆進木頭里面,不過因為這種牽引鉆的能太小,因此只能鉆很淺很小的空,最多用來做拼接時候的竹釘孔,但用非常大,因為這個時代沒后世那種很細的金屬釘,要把木頭拼接型非常麻煩,特別是拼接很薄的木板,沒有好的膠本就不行,而皮膠骨膠都太過貴重,而且制作起來費時費力,因此有了這種牽引手鉆,直接用竹釘拼接木板,省事又省力,完全是一個非常有偉大意義的發明。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